今年5月份,尽管有保姆和姑姑两个人的照料,92岁的爷爷还是在家摔了一跤,医院影像检查的结果是髋关节骨折。
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,跌倒是最容易发生也是最让家属害怕的事情,尤其是很多老人摔倒后最容易造成髋关节骨折,而其预后差,也被称为“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”。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,一个是保守治疗,一个是做髋关节手术或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。保守治疗意味着爷爷以后就站不起来了,那么随之而来我们需要面对不光是血栓、褥疮、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问题,更关键的是不能站立会让爷爷的自尊心受挫。在我们的坚持下,爷爷的手术排上日程了。爷爷虽然已经92岁,但因为是军人出身,所以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,走路虽然慢但也只是偶尔使用助步器,生活基本可以自理。手术前,由于爷爷受伤不能下床,医生只是交代骨折的腿不能动,我们家人也没有任何经验,再加上医院没有派任何医务人员来指导,只能让爷爷每天躺在床上,几乎没有任何活动。骨折之后,受伤的不适感、没有任何运动再加上环境的突然转换,爷爷的身体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:肌肉萎缩、浑身没力气、说话有气无力、有痰咳不出来、跟他说话基本不回复……在国外,一般情况下手术之前需要给病人做一些训练,比如心肺功能训练、健侧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远端关节活动度训练等等,防止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心肺功能大幅度下降、关节挛缩、肌力下降。但是医院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任何支持,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,让爷爷多坐起来呆一会,做一些基本的动作来增加他的活动量。等了2周,终于可以做手术了。手术进行的很快,也很成功。我们满心欢喜以为爷爷离出院回家不远了,可有句话说的好,手术只是个开始。
骨科医生因为手术多,很少来住院部的病房,来也只是看一下伤口恢复情况,简单交代了下注意事项,让爷爷尽快下地行走。住院部的护士基本只负责量体温、打点滴、发药,对家属或者护工如何护理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患者没有任何指导,更别提什么康复训练了。做完手术后,爷爷开始拉肚子,一晚上能排泄十几次,一天下来甚至能排泄几十次。这段时间里爷爷几乎不吃东西,水不喝,药也很难喂进去,浑身没力气,吞咽功能下降得厉害,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。但是周末我去探视的时候,也许是排泄异常的问题开始缓解,爷爷的情况有一些好转,还能对话,但仍然拉肚子,食欲也很差。过了两天,父亲给我发信息,说因为爷爷一直不吃饭,医生建议插鼻饲管。我当时的第一反应:
“不吃饭→营养不足→插鼻饲管”这个逻辑还敢再简单粗暴一点吗?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全中国顶尖的医院给出的方案。不吃饭的原因多了,不从内因外因分别进行分析,不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,就直接用鼻饲了?不吃饭只是一个问题,营养不足是问题引起的后果,这两者都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。不去解决原因,跳过分析问题,直接解决问题产生后果,能有什么效果?这样的处理方式就跟认知症老人出现想要逃离养老院回家的情况,工作人员直接把所有门掩藏起来让他找不到门一样,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引起其他症状的出现。再说,鼻饲的食物进入到胃之后仍然需要经过消化吸收再排出,如果消化系统有问题,那么营养一样无法被消化吸收。而且进行鼻饲营养后,本来已经岌岌可危的吞咽功能只会慢慢丧失,以后很难再摘掉鼻饲进行经口进食了。闻不到食物的气息、看不见食物的样子、尝不到食物应有的味道,只能被动的接受“营养”,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,心理上接受得了吗?而且爷爷的问题其实很好分析,伤口的不适、睡眠不足、身体运动不足、饮食形态仍然是正常食、再加上连着这么多天拉肚子……换成任何人一天拉几十次肚子,且因为太过虚弱不能起身所以排泄和吃饭的地点都是在同一张床上,谁能吃得下东西?可以尝试解决“不吃饭”这个问题的办法同样也有很多,首先要解决他排泄异常的问题,期间可以将正常形态的饭食打碎成流食,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活动量,比如在床上的肢体运动、用说话唱歌等方法锻炼肺部功能、腹部按摩、增加半卧位或坐立位的时间……虽然父亲和姑姑不懂诸如“以人为中心的介护”、“缓和介护”之类的理念,但他们作为儿女,自然不能接受鼻饲这个选项。与医生拉锯了几天,还是被要求要么“签字”,要么听医生建议使用鼻饲或者深静脉营养。尽管随着药物的减少以及变更,爷爷排泄异常的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,然而离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需要一定时间。医院不会承担这么大的风险,而对于家属来说签字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。
我们理解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,而不是考虑人在身患疾病、身体功能全面下降的时候,如何尽可能地保证他获得高质量的生活。但是医疗、药物只占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。仔细想想,中国这么多老年人,有多少是住在医院里的呢?不住院的老人们一天24小时,有几个小时在接受治疗或吃药,又有多少个小时需要过自己的生活呢?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老人在身患疾病的同时过着平静、快乐、有意义的“普通生活”,但维护这“普通生活”的背后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支撑:如何寻找问题、如何分析问题的原因、如何针对原因寻找对策、照护者(家属、保姆、护工)如何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……希望今后有一天,“不吃饭→营养不够→插鼻饲管”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会再发生在任何一位老人身上。